当前位置:首页>知识库
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秋季果树管理重点
一、秋剪秋剪的目的是增加光照,提高树冠的透光率,促进果实着色,主要是疏除徒长枝、竞争枝、直立枝,使每个枝的叶片都均匀着光,保证果实着色。二、摘叶以摘除果台基部叶片为主,也可适当摘除果实附近新梢基部到中部的叶片,以增加果实直接浴光程度,有效增进着色,同时防止叶面紧贴果面,使果实形成花斑,还可以避免一些害虫借助贴果 叶片掩护为害果实。摘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结合摘除果实内袋一并进行,以摘除果实周围的小叶为主,第二次摘叶在第一次摘叶的一周后进行,可全部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试验结果证明,随着摘叶量的增加全红果的比率也随之增加,但摘叶并非越多越好,随着摘叶量的增加日烧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适宜的摘叶量应为全树的15%~20%。三、转果及垫果转果与垫果可使果实着色指数平均增加20%左右。转果时期在摘袋15天左右进行(即阳面上足色后),用改变枝条位置和果实方向的方法,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为防止果实再转回原位,可用透明白胶带将果固定)使之充分受光。转果时轻轻转动果柄,以免扭伤果实和离层,造成落果。转果时间掌握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进行,以防发生日灼病。垫果主要是为了防止果面摘袋后出现枝叶磨伤,利用摘下来的纸袋,把果面靠近树枝的部位垫好,这样可防止刮风造成的果面磨伤,影响果品外观质量。四、铺银色反光膜在果实着色期(红富士苹果在9月上旬),树盘铺银色反光膜可改善树冠内膛和下部光照状况,使树冠下部的果实,尤其果萼洼部及周围可充分着色,真正达到全红果,同时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反光膜铺于树冠下,行间留出作业道,边缘固定,每亩果园用膜400~500平方米。果实采收前1~2天将反光膜收起,洗净,晾干,第二年可继续使用。铺设的范围以树冠的垂直投影为限。苹果摘袋前3-4天浇透水,摘叶和过密枝修剪好,铺膜前清除行间杂草,用耙子将地整平,去袋后至铺膜前,全园喷一遍杀菌提亮药剂,一定要把该干的活干完后再铺膜,保证反光膜洁净、完整。五、补钾摘袋后为防止果实内潜伏病菌引发的轮纹烂果病,需喷一次甲基托布津、喷克等内吸杀菌剂,同时喷磷酸二氢钾液以促进着色。
MORE

果树绿色防控技术:生态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1)
什么是绿色防控?从果园的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农业生态防控技术(一)健康的栽培模式1、健康的土壤,是果树绿色防控的基础。培肥地力始终放在果业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有机质,增强优质果品生产的动力源泉。日本果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4%以上,最高达10%以上。我国多数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0.3%,山地果园不到0.1% 。2、果树通风透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果树绿色防控的关键。采用具有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的树形栽培模式,如开心形(大冠树)和细长纺锤形(矮密树),能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防控的难度。3、合理的果树负载,是果树绿色防控的保证。(二)清洁果园及果树及时清除果园内枯枝、落叶、僵果、落果、杂草等,并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褐斑病、轮纹病、白粉病、叶螨、刺蛾、金纹细蛾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刮除果树老皮、粗皮、翘皮、病斑,剪除病枝、虫枝、虫果以及尚未脱落的僵果,并将清理下的树皮、树枝集中烧毁,消灭潜藏在其中的病虫害,如梨茎蜂、梨瘤蛾等害虫用人工剪除的办法,大范围连续进行2~3年,不用打药,基本可以控制。在树干和主枝上刷涂白剂,既可杀灭越冬病虫,又能预防牲畜、鼠类、野兔啃食树干,还可以减少冬春昼夜温差,增强树体抗冻能力。消灭树盘中的病虫。许多害虫在寒冷季节有钻入地下冬眠的特性,入土深度大多在树盘内10~15厘米的表层土,所以,冬前、早春结合施肥,深翻树盘30~40厘米,将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被鸟禽啄食。用塑料膜覆盖树盘,可有效阻止食心虫、金龟子和部分鳞翅目害虫出土,致其死亡,并且有利于保温保湿。用肥料巧治病虫(1)用尿素、洗衣粉、水配制成的混合液,喷洒果树,既可起到叶面追肥的效果,又可有效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害虫,配制比例为:尿素:洗衣粉:水=3:1:500。(2)用草木灰加5倍水,浸泡24小时后,取其过滤液,对果树进行喷雾,不仅可增补钾肥、磷肥,提高树势,还可杀灭蚜虫。(3)将具有根腐病症状的果树下的土壤扒开,露出根部,刮去腐烂部分,先晾根一段时间,然后每株施入2.5~5千克草木灰,并加土少许覆盖,用此法治疗果树根腐病效果好,还可提高树体抗病力。(4)近年来,沼气普及农村,沼液资源丰富,用50%的沼液在果树花期、幼果期、生长旺盛期各喷一次,不仅有利于优质稳产,还可大大减轻早期落叶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的危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二、物理防治技术(一)绑诱虫带利用害虫沿树干下爬越冬的习性,在树干分枝下5~10厘米处绑扎诱虫带,诱集叶螨、介壳虫、卷叶蛾等,越冬后销毁。(二)黄板诱蚜在有翅蚜迁飞期,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果园每隔20米左右挂一个黄色粘虫板,每亩悬挂23张,能够杀灭果树上的有翅蚜。(三)悬挂性诱剂通过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将其融入到橡胶等载体中缓慢释放即成为害虫性诱剂芯。将诱芯挂到田间就可用于害虫测报,预测其发生期和发生量,亦可直接用于防治。1、使用方法根据果园害虫发生情况,确定需要采用害虫性引诱剂(诱芯)的种类。在目标害虫老熟幼虫化蛹后5~7天将诱芯做成诱捕器挂在田间。诱捕器的做法是诱捕器可用废旧塑料筒、PVC管或纸箱自制,要求统一格式,诱捕器用塑料筒长度20厘米,直径为10~14厘米;纸箱三角形长度为20厘米,宽度15厘米,高10厘米;PVC管长20厘米,直径11~12厘米。将诱芯直接粘在粘板上,或用铁丝悬挂于其中。诱芯每月更换一次,粘板根据诱虫量及时更换。悬挂高度1.5米,为方便操作,田间排列最好为直线形。每个果园一般设置5个诱捕器,间距15~30米,在成虫未羽化前放好。每天观测1次,记录诱蛾数量,分析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以指导防治。同时要随时补充诱捕器中蒸发的水量。如用于防治,要增加诱捕器的数量。从4月上旬~9月上旬,在果园里利用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性信息素在果园内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落卵量。悬挂时间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为4月上中旬,桃小食心虫为5月下旬。2、用途预测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根据诱集成虫的时间和数量,确定发蛾始期、盛期、末期,一般在发蛾高峰后3~5天即为卵初盛期,卵经3~4天即为初孵幼虫期,再经5~7天为2~3龄幼虫期,据此规律即可指导生产防治。如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褐带卷蛾、梨小食心虫,需在卵初期开始放蜂。药剂防治桃蛀果蛾、梨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需在初孵幼虫期喷药。药剂防治棉褐带卷蛾,需在幼虫2龄期开始喷药。同时根据诱捕器诱集的虫量,预报目标害虫的发生量。用于测报的诱捕器,每个果园设置5个即可。迷向法防治害虫在果园设置数量较多的诱芯,使果园环境内充满浓度较高的目标害虫性信息素,从而使雄蛾找不到雌蛾进行交配,造成雌、雄蛾不能相遇,未经交尾的雌蛾产下未受精卵,不能孵化,从而减轻其为害,每亩果园需设置诱捕器30个以上,如采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棉褐带卷蛾,都有成功的事例。3、注意事项要根据每种害虫性引诱剂有效期长短进行定期更换,诱捕器中的水量要随时补充。果园内可同时挂不同害虫种类的诱捕器,每天要定时检查诱蛾情况,并将检查完的死虫捞出,以防重复计数。(四)果实套袋据典型调查,果树套袋防控病虫害的综合效果平均达到81.1%,其中虫害防控效果特别显著,平均达到90%,病害为76.7%,病虫防控效果显著。同时也减少了鸟兽的侵害。(五)糖醋液诱杀糖醋液是防治樱桃果蝇、金龟甲、吸果夜蛾等害虫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配制比例一般为糖:醋:水:酒=3:4:2:1,加适量90%晶体敌百虫。在糖醋液中放烂果诱杀效果更好。(六)杀虫灯诱杀利用杀虫灯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装置。主要用于害虫的杀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采用灯光诱虫物理防治技术,既能控制虫害和虫媒病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有人担心,益虫也被诱杀了,其实没有必要。灯光诱虫与化学农药防治不同,灯光诱虫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害虫、益虫都不会被完全诱杀。杀虫灯使用的注意事项:(1)建议在使用时做好害虫种群数量监测,指导开灯时期在各代成虫盛发期前使用,有效控制害虫为害程度,同时减小对果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破坏。(2)建议晚7时开,12时关,早2时开5点关既可以诱杀晚间活动高峰期的害虫主体,又缩短了对天敌的诱杀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延长杀虫灯的使用寿命。(3)杀虫灯的悬挂高度应根据果园内的害虫种类、天敌种类、果树的高度而定。一般杀虫灯的悬挂高度以位于果树高度的2/3处效果较好;鞘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果园,应适当降低杀虫灯的高度,以悬挂在1.6~1.7米。
MORE

果树的光合作用,你不一定懂?!
在果树管理中,经常会听到“增强果树光合作用”的说法。那么,“光合作用”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增强呢?光合作用是什么?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并且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①把简单的无机物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这是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②利用太阳的光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这是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 叶绿体人们把叶绿体比喻成光合作用的厂房,光是动力,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原料通过动力在工厂里加工后,产生以糖为主的有机物和氧气。 气孔另外,外界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主要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①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的增加、光合作用随之增加,但光增强到一定限度,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因为这时候气孔关闭。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植物的产量爷随之增加。如果浓度过高的话会造成叶片中淀粉的积累(一般在棚室发生),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如何增强果树光合作用?1、采用矮小树冠,改善光照条件矮小树冠无效区较小,或无无效区,而高大树冠无效区大,重叠遮荫叶可占总量的50%。果树在受光量60%以上的叶幕区能生产优质果实,40-60%叶幕区生产中等品质果实,30-40%叶幕区生产的果实品质不良,受光量在30%以下叶幕区失去结实能力。在树冠南面的中部区,矮小篱形树冠的受光量平均为75%,高大圆形树冠为51%,树冠中心前者为51%,后者不超过18%。所以矮小树冠光合效能高于高大树冠而丰产优质。2、合理密植,增加叶面积系数果园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面积系数成正相关,一般果园叶面积系数需保持在3-6的范围内。据研究,苹果树叶面积系数2.28时,每平方米营养面积生产4.3公斤果实,叶面积系数4.06时,每平方米营养面积生产7.6公斤果实。3、增加叶数,扩大前期叶面积秋季果园施肥和冬季修剪,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有利叶芽内冬前和冬后的新梢分化,增加新梢上的叶数及其细胞数目。萌芽后体内贮藏物质丰富时,有利早期叶面积的加速形成和扩大,从而加强果树早期叶片的光合能力,缓和中期果树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矛盾,并为中、后期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奠定物质基础。4、延迟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果树在生长期间需保持、稳定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对结果过多或生长较弱的果树,不仅叶量少且叶面扩大缓慢,需控制花果,增施肥水以加速叶面积扩大。生长较旺果树,中后期枝条过量,造成树冠郁闭,需控制肥水,并通过夏季修剪适当控制生长。要及时防治病虫,以保护叶面积。5、保持合理的叶面积和果实负荷量 用疏花疏果的措施,调节叶片和果实的比例,苹果通常的叶果比为30-40:1,砂梨系统的品种,叶果比为10-15:1,桃、柿的叶果比为15-20:1,葡萄的叶和果穗比为15-20:1,柑桔的叶果比为20-30:1,其中温州蜜柑的叶果比为10-15:1。这样,可以较合理地发挥叶片的光合效能,不仅有利于当年的果实发育,当年的营养生长,而且也有利于当年的花芽和叶芽的分化,有利于当年营养物质的较大量积累,从而有利于翌年的生长和结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