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库
果树绿色防控技术:生态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1)
时间:2025-04-25
什么是绿色防控?
从果园的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农业生态防控技术
(一)健康的栽培模式
1、健康的土壤,是果树绿色防控的基础。培肥地力始终放在果业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有机质,增强优质果品生产的动力源泉。日本果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4%以上,最高达10%以上。我国多数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0.3%,山地果园不到0.1% 。
2、果树通风透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果树绿色防控的关键。采用具有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的树形栽培模式,如开心形(大冠树)和细长纺锤形(矮密树),能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防控的难度。
3、合理的果树负载,是果树绿色防控的保证。
(二)清洁果园及果树
及时清除果园内枯枝、落叶、僵果、落果、杂草等,并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褐斑病、轮纹病、白粉病、叶螨、刺蛾、金纹细蛾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刮除果树老皮、粗皮、翘皮、病斑,剪除病枝、虫枝、虫果以及尚未脱落的僵果,并将清理下的树皮、树枝集中烧毁,消灭潜藏在其中的病虫害,如梨茎蜂、梨瘤蛾等害虫用人工剪除的办法,大范围连续进行2~3年,不用打药,基本可以控制。
在树干和主枝上刷涂白剂,既可杀灭越冬病虫,又能预防牲畜、鼠类、野兔啃食树干,还可以减少冬春昼夜温差,增强树体抗冻能力。
消灭树盘中的病虫。许多害虫在寒冷季节有钻入地下冬眠的特性,入土深度大多在树盘内10~15厘米的表层土,所以,冬前、早春结合施肥,深翻树盘30~40厘米,将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被鸟禽啄食。
用塑料膜覆盖树盘,可有效阻止食心虫、金龟子和部分鳞翅目害虫出土,致其死亡,并且有利于保温保湿。
用肥料巧治病虫
(1)用尿素、洗衣粉、水配制成的混合液,喷洒果树,既可起到叶面追肥的效果,又可有效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害虫,配制比例为:尿素:洗衣粉:水=3:1:500。
(2)用草木灰加5倍水,浸泡24小时后,取其过滤液,对果树进行喷雾,不仅可增补钾肥、磷肥,提高树势,还可杀灭蚜虫。
(3)将具有根腐病症状的果树下的土壤扒开,露出根部,刮去腐烂部分,先晾根一段时间,然后每株施入2.5~5千克草木灰,并加土少许覆盖,用此法治疗果树根腐病效果好,还可提高树体抗病力。
(4)近年来,沼气普及农村,沼液资源丰富,用50%的沼液在果树花期、幼果期、生长旺盛期各喷一次,不仅有利于优质稳产,还可大大减轻早期落叶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的危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二、物理防治技术
(一)绑诱虫带
利用害虫沿树干下爬越冬的习性,在树干分枝下5~10厘米处绑扎诱虫带,诱集叶螨、介壳虫、卷叶蛾等,越冬后销毁。
(二)黄板诱蚜
在有翅蚜迁飞期,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果园每隔20米左右挂一个黄色粘虫板,每亩悬挂23张,能够杀灭果树上的有翅蚜。
(三)悬挂性诱剂
通过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将其融入到橡胶等载体中缓慢释放即成为害虫性诱剂芯。将诱芯挂到田间就可用于害虫测报,预测其发生期和发生量,亦可直接用于防治。
1、使用方法
根据果园害虫发生情况,确定需要采用害虫性引诱剂(诱芯)的种类。在目标害虫老熟幼虫化蛹后5~7天将诱芯做成诱捕器挂在田间。诱捕器的做法是诱捕器可用废旧塑料筒、PVC管或纸箱自制,要求统一格式,诱捕器用塑料筒长度20厘米,直径为10~14厘米;纸箱三角形长度为20厘米,宽度15厘米,高10厘米;PVC管长20厘米,直径11~12厘米。将诱芯直接粘在粘板上,或用铁丝悬挂于其中。
诱芯每月更换一次,粘板根据诱虫量及时更换。悬挂高度1.5米,为方便操作,田间排列最好为直线形。每个果园一般设置5个诱捕器,间距15~30米,在成虫未羽化前放好。每天观测1次,记录诱蛾数量,分析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以指导防治。同时要随时补充诱捕器中蒸发的水量。如用于防治,要增加诱捕器的数量。
从4月上旬~9月上旬,在果园里利用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性信息素在果园内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落卵量。悬挂时间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为4月上中旬,桃小食心虫为5月下旬。
2、用途
预测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根据诱集成虫的时间和数量,确定发蛾始期、盛期、末期,一般在发蛾高峰后3~5天即为卵初盛期,卵经3~4天即为初孵幼虫期,再经5~7天为2~3龄幼虫期,据此规律即可指导生产防治。
如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褐带卷蛾、梨小食心虫,需在卵初期开始放蜂。
药剂防治桃蛀果蛾、梨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需在初孵幼虫期喷药。药剂防治棉褐带卷蛾,需在幼虫2龄期开始喷药。同时根据诱捕器诱集的虫量,预报目标害虫的发生量。用于测报的诱捕器,每个果园设置5个即可。
迷向法防治害虫在果园设置数量较多的诱芯,使果园环境内充满浓度较高的目标害虫性信息素,从而使雄蛾找不到雌蛾进行交配,造成雌、雄蛾不能相遇,未经交尾的雌蛾产下未受精卵,不能孵化,从而减轻其为害,每亩果园需设置诱捕器30个以上,如采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棉褐带卷蛾,都有成功的事例。
3、注意事项
要根据每种害虫性引诱剂有效期长短进行定期更换,诱捕器中的水量要随时补充。果园内可同时挂不同害虫种类的诱捕器,每天要定时检查诱蛾情况,并将检查完的死虫捞出,以防重复计数。
(四)果实套袋
据典型调查,果树套袋防控病虫害的综合效果平均达到81.1%,其中虫害防控效果特别显著,平均达到90%,病害为76.7%,病虫防控效果显著。同时也减少了鸟兽的侵害。
(五)糖醋液诱杀
糖醋液是防治樱桃果蝇、金龟甲、吸果夜蛾等害虫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配制比例一般为糖:醋:水:酒=3:4:2:1,加适量90%晶体敌百虫。在糖醋液中放烂果诱杀效果更好。
(六)杀虫灯诱杀
利用杀虫灯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装置。主要用于害虫的杀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采用灯光诱虫物理防治技术,既能控制虫害和虫媒病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有人担心,益虫也被诱杀了,其实没有必要。灯光诱虫与化学农药防治不同,灯光诱虫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害虫、益虫都不会被完全诱杀。
杀虫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1)建议在使用时做好害虫种群数量监测,指导开灯时期在各代成虫盛发期前使用,有效控制害虫为害程度,同时减小对果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2)建议晚7时开,12时关,早2时开5点关既可以诱杀晚间活动高峰期的害虫主体,又缩短了对天敌的诱杀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延长杀虫灯的使用寿命。
(3)杀虫灯的悬挂高度应根据果园内的害虫种类、天敌种类、果树的高度而定。一般杀虫灯的悬挂高度以位于果树高度的2/3处效果较好;鞘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果园,应适当降低杀虫灯的高度,以悬挂在1.6~1.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