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库

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樱桃果蝇怎样防治效果好?

近年来由于果蝇危害日趋严重,樱桃产业遭受损失很大。据2016年4月10日至5月12日抽样饲养观测,前期虫果率为20%~50%,平均35%,中后期虫果率60%~90%,平均虫果率达75%,情形十分严重,如何经济有效的防控果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果蝇发生特点危害范围广,生存能力强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均属于腐生性害虫,嗜好酸甜果汁,特别喜欢熟透或腐烂水果,其寄主都非常广泛,能危害桃、李、草莓、葡萄、杨梅等皮薄多汁的60多种水果,因此当樱桃采收后,成虫便转向相继成熟的春桃、李子等水果上危害,直至11月下旬,温度不利于其发育时才停止产卵危害。 斑翅果蝇 黑腹果蝇喜中温低湿,环境影响大暖冬有利于越冬虫态顺利过冬,虫源基数大,如若再遇上春后温和湿润气候,更有利于果蝇产卵繁殖,发生程度就重。若遇干燥年份,不利于产卵危害,其发生程度就较轻,特别是由于斑翅果蝇对缺水敏感,干燥不利于斑翅果蝇越冬及生长发育,其发生量就较小。2016年暖冬且春后气温回升快,樱桃果实成熟期较常年提早5~7天,(常年果实成熟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中旬)4月初就有早熟品种上市,主要中晚熟品种4月中下旬至5月初大量上市。4月小雨较多,气候有利于果蝇成虫羽化、产卵危害,因此果蝇活跃期与樱桃成熟期相遇,致使樱桃果实受害较重。虫子小,危害较隐蔽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成虫个体都非常小,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产卵危害又极其隐蔽,受害初期很难察觉,并且一旦产卵危害果实,便无法防治。雌虫用产卵器刺破果皮,将卵产于果皮下,卵孵化成幼虫后,由表及里向果心取食,随着幼虫蛀食,危害处发软,表皮水渍状,稍用力捏,便有汁液冒出,进而果肉变褐腐烂,幼虫老熟后脱果化蛹,脱果蛀孔约1毫米。繁殖速度快,后期受害重樱桃果蝇繁殖能力强,平均每只雌虫产卵300余粒,生命周期短,一般完成1代只需10~30天,适宜条件下可迅速提高种群数量,受害程度与果子成熟度有跟随性,一般果子成熟度越高,果肉越软,受害越重。据调查,一般成熟度为70%~80%的果子虫果率为20%~40%,成熟度为90%以上的果子虫果率达70%~90%,危害程度随果子成熟而逐渐加重。此外,成熟期一致的不同品种之间,红色品种比黄色品种受害重,如成熟度均为70%~80%的虫果率色品种为30%~40%、黄色品种为20%~30%。2、果蝇防治技术由于樱桃果蝇的卵及幼虫潜伏在樱桃果皮下无法对其进行防治,因此杀成虫和灭蛹是防治果蝇的关键环节。诱杀成虫成虫诱杀主要是从樱桃果实膨大着色期开始至樱桃采收结束期间,利用成虫的趋性,采用诱剂杀死成虫,降低危害损失率。一是利用成熟水果加杀虫剂诱杀成虫。即选用熟透的芒果、香蕉等,去皮后在杀虫剂溶液(0.5%~1%的阿维菌素、敌百虫、吡虫啉等)中浸5~10秒后取出,置于红色诱捕器中,于上午9:00时后将诱捕器置于田间,诱杀成虫。每隔7~10天更换诱饵1次。二是用糖酒醋液诱杀成虫。用敞口容器(选用红色最佳)盛入诱液,悬挂在樱桃树冠1.5米以下荫蔽处,诱杀成虫。诱液的糖醋酒水比例为1∶2∶2∶5的溶液,再加0.15%敌百虫混合而成。每盆0.5千克,每公顷90~120盆,7~10天更换诱液并清除盆内杂虫1次,虫量大时,应视情况中途补充诱液。三是用果蝇诱杀剂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果瑞特诱杀剂1份加2份水,用手动喷雾器点喷。每株樱桃树下地面或杂草上喷1个点,每个点约0.5平方米,每公顷每次用药30袋。每隔5~7天喷1次,樱桃采收完施药结束。树冠喷药在果实着色前7天用生物农药或低毒触杀型农药对果园进行喷洒。可用0.3%苦参碱800倍液、0.6%苦内酯水剂1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并加0.5%红糖,对樱桃树冠和地面杂草进行喷雾,重点喷树冠内膛部位。要求喷布均匀,细致周到。果园熏烟防治在樱桃果实膨大着色至成熟前,用苦蒿、艾叶晾至半干,在微风天气傍晚,在果园上风处堆积生火熏烟后再盖上鲜桉树叶,使其产生浓烟驱赶成虫。或1.82%胺氯菊酯熏烟剂按1∶1兑水,用喷烟机顺风对地面喷烟,熏杀成虫。该方法适合已成林果园。果园清理在樱桃膨大着色至成熟期间及时铲除园内杂草、落果烂果以及果园周边的腐烂垃圾,送出园外一定距离的地方覆盖厚土或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处理,可避免果蝇在上面生存繁殖后返回园内危害,同时用20%灭蝇胺40~60克、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对地面和果园周围的垃圾场、荒草坡等进行喷雾处理,压低虫源基数,可减少发生量。

MORE

果树营养与平衡施肥

错一:冬施基肥,不利于根系吸收,肥效延迟肥效大小和快慢,取决于根系特别是新根的吸收活动能力。试验证明,冬天根系对肥料吸收能力很弱,一般落叶后到发芽前5个月中,吸收的氮素仅为全年吸收总量的5%,吸收磷素仅为全年总量5%~8%。这是因为冬季根不生长,新根少,吸收能力弱;根靠叶长,吸肥也靠叶片提供的营养带动。叶片送到根中的有机营养多少,与吸收肥料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冬施基肥,缺少从叶子回流到根系中的有机营养,根的吸收能力很差,断根伤口迟迟长不出新根。冬施基肥,对树体内有机营养贮备不能起作用,也不利于促进第2年中短枝快长、早停、早积累,等到新梢大量生长时,新根大量发生,肥效才能发挥出来,促使了长条长得更长,不能及时停长。长条旺长,又多夺了大量养分,影响了中短枝的发育。停长后又处于缺肥状态,本身合成积累有机营养不足,就不能及时形成花芽。冬施基肥,肥劲用在长条上,大量叶片形成晚,制造的有机营养用在枝条生长,贮备较少,不能迅速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既不利于长树,也不利于成花。错二:只施复合肥,不施有机肥有些人认为复合肥比有机肥劲大,加上果价低,为了减少投资,只施复合肥或尿素,不施有机肥。如果连年这样秋施基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壤含氮素太高,会抑制根系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如缺锌小叶,缺钙果实黑点多,缺镁黄叶多,肥料利用率只有25%~30%,树体虚旺秋梢长,不能达到1年条,2年花,3年结果笑哈哈。而且单施氮肥或复合肥不但容易出现缺素症,而且树体抗性下降,腐烂病严重。土壤含氮素太高,果实难上色,含糖量低,硬度下降,不耐贮存。在产大于求的情况下,果实不红,吃着不甜,不要说每斤卖多少钱,恐怕还没客商要。只施大化肥,作用是暂时的,有时施大化肥后,果树吸收利用还不如浇水流失的多。只施大化肥,前期旺得不停长,中后期早早的就没劲了。但是,秋施基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缓效互补短长,既能改变土壤透气性,又能满足果树产量高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大化肥的利用率。有机肥营养全,氮、磷、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都有,但含量低,远远满足不了果树产量高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要加硫酸钙镁硼的道理。施有机肥为主,土虚(疏松),因为果树根系也要呼吸,呼吸旺盛时,长新根和吸水吸肥能力强。微生物活动也要呼吸,呼吸旺盛时,分解释放有效养分的能力强。土虚(疏松),透气和保水性好,土壤中水和气的矛盾小,根和微生物的活动都旺盛。另外,土虚(疏松),春季土温上升快,夏季温度不过高,秋季土温下降慢,冬季冻土层比较浅。这些都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吸收。多施有机肥,土厚根深,既有利于抵抗不良条件,又有利于稳定的吸收活动。例如,夏季表土温度升高,一般超过30℃,则影响根的生长和吸收活动,温度更高则会伤害根系。冬季土壤表层冻结,冻土层根系吸收停止,而地上都继续蒸腾失水。如果多施有机肥,根扎的深,夏季表土高温只限制了表层根的吸收,下层根系温度适宜,继续生长和吸水吸肥,冬季表土冻结也只影响到上层根系,下层温暖,根系照常吸水吸肥。春天表土温度上升快,表层首先“工作”,春夏干旱时,表层缺水,下层水多,根能吸收,秋季表土温度下降,下层根继续“工作”。这样,表层根和深层根交替活动,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时间长,总的吸收能力强,抗旱又抗涝,抗冻又抗热,气候虽多变,但果树功能稳定,吸收正常,水分供应持续不停,为地上部生长和结果创造了条件。总之,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才能不断地提高土壤有机质,肥力提高,根生长吸收和水肥供应稳定,养分种类齐全,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至于“偏吃一种,营养不全”。错三: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有人认为有机肥好,只施有机肥,不管是农家肥还是商品有机肥,虽然营养全,但含量低,满足不了果树产量高的营养需求,必须配以复合肥。有机肥虽然营养全,而且营养供应能长达1年,但有机肥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水、肥、气、热环境,为根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条件。所以,应以有机肥为主,再根据树势旺弱,树上花芽多少,配以适量的复合肥为好,只施有机肥,树弱的快。当然,旺树无果,可以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错四:把肥料直接撒在挖出的沟里生产中发现,很多人直接把肥料撒在挖出的施肥沟底,造成的后果是:施肥太集中,容易烧根。如果挖沟1.2尺深,1尺以上都没有肥,6寸左右深是根系密布区,却处于“饥饿状态”,而且有机肥主要功能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你把肥料撒在沟底,上边1尺的土壤没有机肥,起不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也有人挖施肥沟时,只挖1铣宽,1铣深,等于20公分宽,25公分深,施肥沟挖的有点窄,有点浅。正确的做法是:挖2铣宽(40公分),1铣半深(40公分)。把各种肥料撒在挖出的虚土上,然后搅匀,再回填到沟里,采用这种办法,施肥沟里所有的根都能吃到肥料,也不怕烧根,而且40公分深的土壤都能得到改良。错五:施肥一刀切弱树一促到底,旺树一控到底。有些人施肥一刀切,一棵树施多少,都多少,造成的后果是弱树吃不饱,仍然弱,旺树会更旺。正确做法是:每一家果园里,都有旺树、弱树、中庸树。对中庸树,可在一行树的两边各挖一条沟,它就是一棵树2面施肥,株间不挖沟,不施肥。对弱树不但行间要施肥,两棵树的中间也应挖沟施肥,也就是对弱树四面都施肥。弱树比中庸树多施肥料,树就不弱啦。对旺树在行间各挖一条沟,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对旺树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减少投资,旺树也会很快弱下来,因为旺树都是根太旺,“复合肥劲大”“有机肥劲小”。错六:施肥部位不正确有人把施肥沟挖在树冠内,也有人为省事,只在两行树中间挖1条沟,施肥沟离2行树梢头太远,也是错的。也有人秋季施肥不挖沟,肥料撒在地面,用手扶车打一次,这种施肥方法快,而且省工,但也有它的缺点,也有人施肥沟挖的太窄、太浅,都是错的。正确的施肥部位是:树冠梢头垂直下方,因为这个部位吸收根最多,越靠近主杆,根越粗,没有吸收功能。离树冠梢头太远,没有吸收根,施肥接不上力。把肥料撒在地表面用手扶车打地,和施肥沟挖的浅,都会使根系越扎越浅,不耐旱。施肥沟挖1铣宽,施肥太集中怕烧根,也不利于根系伸展。错七:弱树施肥在树冠梢头下弱树首先是根弱,弱树每年几乎不长新根,弱树根须长短小于树冠梢头,很多人仍然把施肥沟挖在树冠梢头下方,因为施肥沟里没有根,或是多年的老根吸肥能力差,同样施肥效果不好。弱树施肥一定要断根。弱树施肥正确方法:如果主枝3米长,可在离主杆2米远下方挖沟,如果没有根再往里挖;如果有根,可对根回缩短截。缩短根的运输线,促进伤口长新根,增加根的吸收功能,只有根旺了,树上才能旺,壮树要先壮根。错八:固定部位施肥大部分人都是每年在行间树冠垂直下方挖沟施肥,每年施肥沟都是挖了填,明年又在这个部位又挖,多年来一直这样,但两棵树的中间和其它部位的根却吃不上肥,连年处于“饥饿”状态,一棵树每年只有半棵树的根在吸收营养。 正确的做法:可采取条状施肥法,即今年行间挖沟施,明年株间挖沟施;也可采取放射状施肥法,即一棵树以主杆为中心向外,挖4~6条沟,内浅外深。采取以上的施肥方法,不同地方的根都能吃上肥料。

MORE

果树土壤、肥料、水份管理存在四大误区, 深度分析,以防再犯

1、氮肥的施用时间一般生产者认为:“氮肥在春季施用可以对当年的开花、结果有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氮一般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为有效状态,果树吸收利用后,将这两种有效态氮转变成硝态氮,再转化成二氧化氮,与碳水化合物结合生成氨基酸,贮存于树体内。这一转化过程的时间,虽然尚不明确,但肯定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而不是在短时间(速效)内能完成的。所以说,春季施用氮肥,对当年的开花结果和花芽分化无效。科学的观点:氮肥最好是秋施,也就是果树落叶前施用。2、施肥的深度一般生产者认为:“肥料应深施,以防止流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果树施肥后,许多溶于水的矿质元素如钙、钾等,都易随灌水而产生渗漏,灌一次水,向土壤深层渗一定的深度,灌水次数越多,渗漏的也越重。传统的施肥深度一般在40~50厘米,施肥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渗漏严重,肥料利用率极低。科学的观点:无论是施基肥还是施追肥,都应考虑浅层根系的作用,施肥深度应在地表下10~20厘米之间。3、划锄的深度一般生产者认为:“划锄应该深一点,以增加保墒效果并抑制杂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日本的果树专家冢一幸认为“果树的深层根系起着固定树体,决定长势的作用;浅层根系起着决定花芽分化和果品质量的作用”。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品质量,必须保护果树地面下10~20厘米的根系。科学的观点:对清耕制果园划锄时,只需划破土壤的表皮,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即可。日本的生草制果园多年不划锄、不耕刨,有机质含量在2~3%左右,连年丰产。4、灌水的方式一般生产者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这个方法是错误的。大水漫灌后,浅层土壤中的部分梨树须根会缺氧,而造成死亡,并且板结土壤。科学的观点:提倡采用滴灌或渗灌,不仅有利于树体发育,而且还节水、省工、省时,减少病害发生。

MORE

1 2 ... 7 8 9 10 11 12 ... 24 25 第 8 页 共 7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