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库
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甜樱桃根癌病,你了解多少?
甜樱桃果实色泽艳丽、味美甘甜、上市早,被誉为果中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天水市甜樱桃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树龄增加,甜樱桃根癌病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甜樱桃的产量和品质,成为甜樱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据调查,一般甜樱桃园被害株率30%,严重的在60%以上。受害后的甜樱桃树树势明显衰弱,叶片变小发黄,提早脱落,部分枝条干枯,发生严重时全株干枯死亡。发病症状甜樱桃根癌病也叫根瘤病、冠瘿病。在天水地区,引起甜樱桃根癌病的病原为根癌土壤杆菌,属于农杆菌属,普遍存在于土壤中。该菌主要危害树体根颈部、主根与侧根连接处、接穗与砧木愈合处等。根颈部发病,5~6年后树体开始死亡;侧根部发病,树体可以存活十几年,但影响树势;根系初发病部位,肿瘤呈乳白色或略带红褐色,随肿瘤变大,颜色逐渐加深变成深褐色,内部木质化,质地变硬,表皮粗糙龟裂。病瘤瘤体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多年生病瘤直径在15cm左右,肿瘤皮厚1~2mm,皮和核心之间有空隙。发病初期,由于瘤体较小,对树体根系和地上部分无明显影响,随肿瘤变大,根系生长受阻,细根数量减少,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发病规律根癌土壤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主要存在于甜樱桃根癌病瘤表层,当癌瘤表层破裂后,细菌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土壤,细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在土壤未分解的病残体中可存活2~3年,随病残体分解而死亡。病菌侵染植株,主要通过感病部位伤口侵入,修剪、嫁接、扦插、虫害、冻害或人为造成的伤口,均能导致病菌入侵。根癌土壤杆菌侵染后,首先附着在创伤部位的细胞壁上,与植株建立共生关系,在细菌附着过程中,病菌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引起细胞的不断分裂复制而形成肿瘤。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在甘肃省天水地区10月下旬,天气开始变冷,土壤温度降低,根系停止生长活动,病原菌在病瘤组织中越冬。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树龄调查发现,10年生以上甜樱桃园发病重,病株率为34.0%,根瘤块大而多,6~8年生果园发病较轻,病株率为13.0%,根瘤块较小且数量少,3~4年生未结果的幼树园发病很轻,病株率为4.0%,根瘤块极小且很少。砧木调查发现,不同砧木均可感染甜樱桃根癌病,不同砧木之间发病差异较大,以山东五莲大青叶、CBA为砧木的甜樱桃树根癌病发生最重,根部根瘤数量多且大,病株率分别为58.3%、46.7%;其次是北京对樱、吉塞拉5号和成县中国樱桃,病株率分别为33.3%、31.7%和28.3%,天水中国樱桃、ZY-1发病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5.0%、18.3%。品种调查发现,品种之间发病有一定差异,先锋品种发病最重,病株率为58.3%,其次是102、滨库,病株率分别为45.0%、41.7%;红灯、美早、巨红、那翁发病相对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6.7%、25.0%、23.3%、21.7%。调查中还发现,红灯、美早、巨红、先锋、滨库发病程度接近时,前3个品种树势表现较强,而先锋、滨库这2个品种树势明显衰弱,并有死亡情况。土壤肥力调查发现,土壤肥力差的沙壤土甜樱桃根癌病发病重,病株率为59.0%;土壤肥力较高的黄绵土发病相对较轻,病株率为25.0%。调查中还发现,沙壤土甜樱桃园根癌病根部根瘤数量多且大,黄绵土甜樱桃园根癌病根部根瘤数量少且小。管理水平调查甜樱桃根癌病的发病情况发现,管理粗放、树势衰弱、夏季修剪不到位、树冠郁闭的果园发病重,病株率为62.0%;管理精细、树势健壮、进行过夏剪、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发病较轻,病株率为27.0%。综合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砧木。繁育苗木时选用抗病性较强的砧木,如天水中国樱桃、ZY-1、吉塞拉5号等,最好使用组培脱毒繁育的砧木。选择适当的育苗地。甜樱桃育苗应选择种植过农作物的地块作为育苗基地,避免在栽植过果树的地块育苗,以减少甜樱桃根癌病的发生。调运无病区苗木。严禁从甜樱桃根癌病发生区调运苗木,以防引入带病苗木。苗木检查和消毒。预防甜樱桃根癌病要从砧木苗期开始,具体措施是:砧木苗栽植前认真检查,淘汰病苗,然后将无病砧木苗根部用1%硫酸铜浸泡5min,或者用1.8%噻霉酮200倍液浸泡5min后再栽植,以杀灭根部表面病菌。成品苗木出圃后定植前继续检查淘汰病苗,用上述相同药剂浸泡后再栽植。药剂防治。栽植后的苗木,每年6月中旬进行1次药剂灌根预防处理,药剂可选择1.8%噻霉酮水剂200倍液,也可选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硫酸铜200倍液。具体方法是:挖开根部表层土壤,露出根系,灌施药液,每株灌10~20kg,然后回填,挖开土壤时尽量不要伤害根系。对于发生根癌病的甜樱桃树,要挖开根部土壤,露出根系,切除根瘤,每株灌药液15~25kg,然后换上无病新土覆盖根部,并将切除的根瘤及时烧毁。所用药剂及浓度同灌根预防处理。加强土肥水管理。加强甜樱桃园土肥水管理,园地土壤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酸性肥料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使土壤环境不利于病菌生长繁殖;秋季果园深翻,着重是树盘部分,最好每年深翻1次,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保持树体生长健壮,增强根系抗病能力。
MORE

常用农药使用全解(2)
杀螨剂 哒螨灵广谱、高效、触杀性;卵、若螨和成螨;速效和残效期长;正反两面均应喷洒均匀炔螨特触杀和胃毒;对卵效果差;20℃以上使用效果好,20℃以下效果随着温度递减;残效期可达15~25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必须采用低浓度四螨嗪冬卵孵化前喷药,能防治整个季节的食植性叶螨;对榆全爪螨(苹果红蜘蛛)有特效,对捕食性螨和益虫无影响;有机氮杂环类;触杀作用,杀卵兼杀幼、若螨,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持效期可达50—60天;防治苹果红蜘蛛,在开花前越冬卵初孵期施药,防治山植红蜘蛛,在落花后越冬代成蜗产卵高峰期施药;药效较慢,用药后2—3周才能达到最高杀螨活性,在螨初孵期适时施药不受温度高低影响,可以和石硫合剂混用;贮存期间要防止冻结及阳光直射;噻螨酮对植物表皮层有穿透性,无内吸传导作用。有强烈的杀卵、杀若螨的特性,对成螨无效,但对有抑制孵化的作用;非感温型杀螨剂,药效可保持50天左右,药效发挥较迟缓,施药应适期偏早的原则;可与波尔多液、石硫石剂等多种农药混用。对叶螨防效好,对锈螨、瘿螨防效差;三唑环锡触杀作用强;广谱,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效。对光稳定,残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甜橙在32℃以上时喷雾,对新梢嫩叶会引起药害,在高温季节应避免使用。甲氰菊酯有一定杀螨活性但不含氟的神经毒剂;残效期较长;驱避其取食和产卵,非感温型;鳞翅目;不用为专用杀螨剂作用;残效期在10天左右。除草剂丁草胺(马歇特、去草胺、灭草特)选择性芽前;幼芽和根部吸收,对芽前及二叶期前的杂草有效;对后茬作物没影响;禾本科杂草、某些莎草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瓜地杂草可在苗前或移栽前1~2天施药;对牛繁缕防效差。异丙甲草胺(都尔、杜尔、甲氧毒草胺、稻乐思)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芽鞘(单子叶)或幼芽、幼根(双子叶)吸收;花生、大豆、蔬菜、玉米、甘蔗、瓜地等旱地作物除草;药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度;二甲戊乐灵(施田补、除草通、胺硝草)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花生和多种蔬菜及果园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防除单子叶杂草效果比双子叶杂苹效果好;先浇水后施药;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茎叶处理剂;禾本科杂草;茎、叶吸收,并被水解成酸;阔叶作物;禾本科杂草;作用速度慢;持效期可达45天左右;湿度较高时除草效果好;高效盖草能(高效吡氟氯禾灵、精盖草能、高效吡氟)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除草剂;茎叶处理;残效期长;夏天1周见效,冬季20天才能见效;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收获前60天停止用药;精禾草克(喹禾灵、禾草克)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2天即新叶变黄;1~2小时即使遇雨,也不影响除草效果;阔叶作物;禾本科杂草;瓜类、大豆、花生和蔬菜地;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威霸(骠马、骠灵、高恶唑禾草灵)选择性内吸芽后除草剂;施药时期灵活(杂草一叶期至分蘖末期)、对作物安全、对后茬无残留;瓜类、蔬菜、观赏植物、果园、茶园、药用植物防除禾本科杂草;杀草丹(灭草丹、稻草完、稻草丹、除田莠)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除草剂;幼芽和根吸收;种子萌发后吸收药剂才起作;稗草二叶期前使用效果显著,三叶期效果明显下降;水稻、蔬菜、大麦、油菜、紫云英地除草。瓜地使用一般在播后苗前;
MORE
为什么喷药抓得很紧,却总是防效不好
一是喷药时间、药剂选择不佳;二是光靠喷雾不能解决溃疡病防治的根本问题。药剂喷雾能有效压低溃疡病菌基数,减少感染几率,是溃疡病防治的基础措施。但溃疡病发病牵扯因素很多。生产实践观察,同一品种,不同田块,不同产量,树龄、树势不同,不同年份的气候差异,都造成溃疡病发病表现不一样。单纯药剂喷雾防治,往往药剂难以直接接触病原,对潜伏于皮层内的病菌不能杀灭,因而仅靠喷雾防病效果不佳,特别是对危害严重的发病枝蔓。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