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库

浅析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

时间:2025-04-25

新模式技术优点

一、经济利用土地  2012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257万hm2,产量3800万t,全国平均每亩产量为1t。在意大利,采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进行栽培的苹果园,全国平均每亩产量为3.3t,而新西兰则为3.1t。如果我国苹果园全部采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建园,达到目前产量,按照我国果农目前的管理水平,仅需要187万hm2苹果园,可以节约土地70万hm2。

二、节约水资源 干旱是提高黄土高原区苹果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要将黄土高原苹果建成世界级苹果产业基地,必须下功夫解决苹果园干旱的问题。据我们调查,渭北北部现有的15年生以上乔化密植苹果园,在树冠投影范围内,距地面2.5~3.0 m处土壤普遍有“干层”。如果仍然按照乔化密植的模式栽培苹果,“干层”将逐年上升,苹果园干旱将加重,果实品质下降。在原址更新建园,新的苹果园难于正常持续生长结果。采用低消耗、高产出的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配以适当灌溉或旱作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采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苹果园,树冠紧凑,树体较小,枝条生长量相对较小,更多的营养用于果实的膨大。据测试,乔化密植栽培,树体一年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45%左右用于树体生长,55%左右积累到果实,而矮砧栽培65%~70%的光合营养输送到果实。矮砧模式的经济系数比乔砧栽培高10~15百分点,化肥、农药用量也可以减少20%左右,从而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四、节约劳动力 采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苹果园,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除采果外,喷药、除草、灌溉、疏果等基本可以采用机械作业,节约劳动力。据测算,在意大利,每亩矮砧集约苹果园,每年需要5个劳动日,而我国每亩乔砧苹果园,每年需要30~50个劳动日。

   784323736313766.jpg

新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一、应用矮化砧木  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差异,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矮化砧木及砧穗组合。各地在选择矮化砧木时,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以往矮砧适应性表现,合理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矮化砧木及砧穗组合。应该对砧木的耐旱性、耐寒性、易成花性、易成形等进行全面评价,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早春风寒情况、年降水量及灌溉条件等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砧穗组合在充分考虑适应性的基础上,树体容易成花、较早成形结果是重点指标。一般情况下,选择M系作砧木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应在-25~-23 ℃以上;延安、太原、邢台以北地区,可以选用SH系容易成花的砧木;东北寒冷地区可以选用GM256与寒富的砧穗组合。

二、采用宽行密植  栽植密度应综合考量品种长势、砧木长势、土壤肥力及树形和架式等因素。长势强的品种(富士、乔纳金等)或土质条件较好及平地,采用较大的行株距栽植;长势弱的品种(如嘎拉、华夏、蜜脆及部分短枝型品种等)或土质条件差及坡地,采用较小的行株距栽植。同时,不同地区、架式和整形方式,也应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建议采用大行距、小株距栽植方式,行株距为3.0~4.0m×1.0~1.5m,每亩栽植111~222株。

三、选用大苗建园  建园选用3年生健壮大苗,且品种、砧木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健壮大苗标准是:苗木基部品种接口上10cm处干径在1.2cm以上,苗木高度1.5m以上;整形带内最好有6~9个有效分枝,长度在40~50 cm,分布均匀;苗木根系健壮,超过20cm侧根5条以上,毛细根密集;矮化中间砧苗木的矮化砧长度20~30cm,矮化自根砧苗木根砧长度20cm左右。栽前修剪根系的受伤部分,不带土的苗木应蘸泥浆或蘸生根粉后再栽为宜。

矮砧苹果树主要靠矮化砧致矮,矮化砧的长度对矮化效果影响极大。生产中发现,M和MM系苹果矮化砧(中间砧或自根砧)的入土深度与树冠大小关系密切:矮化砧全部埋入地下,品种段容易生根,树体生长旺盛,矮化变成乔化;矮化砧全部露出地面,矮化作用强,幼树生长缓慢,中心干易歪斜。因此,栽植时要特别注意矮化砧的入土深度,特别注意不能让品种生根,这甚至直接关系到建园的成败。一般来说,在旱地建苹果园,栽植时矮化砧(中间砧、自根砧)露出地面3~5cm,即不让品种段生根为宜;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建园,栽植时露出地面5~8cm。生长势旺的品种在以上基础上可再多露2~3cm,生长势弱的品种可再少露1~2cm。

四、设置立架集约栽培  利用矮化砧苗木建立的苹果园,树体易出现偏斜和吹劈现象,须进行立架栽培。一般10~15m间距设立一个镀锌钢管(直径6~8cm)或水泥柱(10cm×12cm),地下埋70cm,架高3.5~4.0m,均匀设4~5道直径2.2mm钢丝,最低1道钢丝距地面0.8m。每行架端部安装地锚固定和拉直钢丝(向外斜15°左右)。临时措施也可在每株树旁栽一竹竿作立柱,扶直中心干。中心干延长头固定在竹竿上,要求竹竿直径1.0cm左右(太粗会影响侧芽萌发),高度3m。同时配套必要的肥水一体化设施等。

五、培养高纺锤形和下垂枝修剪  树形选择与栽植密度、架式、砧穗组合、土肥水条件等有关。土壤比较肥沃、降雨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宽行密植栽培的苹果园树形可采用高纺锤形;在干旱或土壤条件较差地区,砧木矮化性较弱,栽植密度较小,树形可选择自由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等。高纺锤形整形要点:控制树冠冠幅,加强中心干干性,树高3.5~4.0m,主干高0.8m左右,中心干上着生30个左右螺旋排列的小枝,结果枝直接着生在小主枝上,小主枝平均长度为1m,与中心干的平均夹角为110°,同侧小主枝上下间距为0.25m,中心干与同部位的小主枝基部粗度之比3~5∶1,成形后的高纺锤形在春季每亩留枝量为6万~8万条,长、中、短枝比例1∶1∶8。

应用矮化砧木、采用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设立支架肥水一体化栽培、高纺锤形和下垂枝修剪,这5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自成系统、缺一不可。